越窮越胖

2011051310:00

從前在日本,越是富裕的人身體越發福是天經地義的事。窮人則吃不飽飯,結果呈骨瘦如柴的可憐狀。於是當聽到「在美國,上流人士都苗條,只有窮人像吹了氣般地胖嘟嘟」時,我真有點想不通。後來,有機會在北美生活,親眼觀察到麥當勞等出售高熱量速食的地方,顧客都是中下層人士,一人輕鬆吃兩三個漢堡和大薯條。他們給孩子吃的也很多是高熱量、低營養的「垃圾食品」,而且從小把可樂當開水喝,果然不胖成肥豬一樣才奇怪。

但是萬萬沒想到,用不著多長時間,連日本都會進入「人越窮越肥胖」的荒謬時代。根據最近一期的日本《PRESIDENT》週刊,暢銷書《下流社會》的作者三浦展已經透過一項社會調查證明瞭這一點。

他的調查對像是從二十歲到四十四歲的男性。對於他們的收入水平和肥胖指數(BMI,即體重(公斤)╲身高平方(2米),超過二十五算是過於肥胖)之間尋找相應關係,得到的結論是:生活水準屬於上層的人士中,肥胖指數超過二十五的有百分之四十七;相比之下,在下層人士中,竟有百分之二十七點二。也就是說,在今天的日本社會,窮人肥胖的概率比富人高出大約一倍。

三浦說:日本社會各階層之間的落差,已經影響到體格、身材上來了,如今看一個人的身材,就大體能猜到屬於甚麼階層。虛胖得吊兒郎當的人幾乎不例外地屬於「下流」。

為甚麼下層人士才發胖呢?三浦的解釋是:「下流」的特徵是缺乏自律能力,凡事懶散。他們懶得出去買東西,也懶得自己動手做飯,反而天天吃速食或便利店賣的便當。甚至有人懶得在餐桌上用筷子吃飯,於是一手玩著電腦、手機,另一手打開買來的麵包、飯糰等直接塞進嘴裡去。更有一些人嫌一切都太麻煩,乾脆不吃飯了,卻專門吃高熱量、低營養的零食,果然吃多少也吃不飽,結果不停地吃到胖成跟肥豬一樣。

在社會上層,父母親對孩子的教育、體育、「食育」(日本最近普及的新詞,指關於飲食的教育)都相當關心。然而,屬於「下流」的父母,很多都不管孩子們玩幾個小時的電腦遊戲,也不管他們吃多少零食。三浦指出:有些「下流」人士的生活積極性非常低落,連吃調理包的咖哩都懶得弄熱,寧可直接吃。這種家庭出身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連點火煮開水都不懂,自然不會做飯,只好靠速食店、便利店維持生命。同時,「下流」階級看電視的時間較長,經常接觸到關於食品的廣告,不知不覺之間被消費主義洗腦,對高熱量、低營養的「垃圾食品」產生親切感,根本不曉得其害處。

可見,在後現代社會,肥胖等於吃得不健康、活得懶散,屬於「負組」,乃無能的標誌。有知識,有教育,有意志,有能力的人,才懂得保持健康的飲食生活以及正常的身材,而這樣才有可能在事業上成功。如今即使在財政官界,肥胖難看的領導人也不會受到大眾的支持了。三浦說:如果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是個胖子,選民是絕對不會支持他的改革方案,反而一定要揶揄說:「先改革你自己的身材去吧!」

以上轉貼欣賞!
聽說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光是正常吃三餐也沒有貪吃吃多正常情形每一年會胖一些,因為身體每年老化不再需要那麼多熱量,除非食量減少,否則就是要增加運動量來消耗多餘熱量,我們女生很多時候懶得動,所以很多時候就胖了以前的衣服穿不下了,真的是要改革一下自己的身材,多一些運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