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不可能 Nothing impossible

2013032720:08
 

電視螢光幕前,被國內棒球界譽為「神的左手

」的郭泓志,在返台記者會上寫下他的座右銘

--「沒有什麼不可能」。 


這位,最高球速曾飆出159.3公里的左投手,歷

經三次左手臂韌帶重建手術,忍受闖蕩美國孤

身奮鬥七年的冷板凳,終於踏上洛杉磯道奇隊

先發投手的投手丘,享受人生第一場大聯盟勝

投的滋味。 



他懷抱「不放棄,永遠有希望」的信念,越挫

越勇,體悟出他的失敗哲學--「其實沒有失

敗這件事,只要你能在裡面學到一些事情,就

是成功。」如同許文龍教授所說:「失敗其實

是一尊學習的菩薩,失敗會造成改變的迫切性

,越早練習,可以越早發現自己的死穴
。」

 

其實,我們都知道,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

一蹶不振的鬥志。面對草莓族或迷(Me)世代

的孩子,你會願意「收回自己的一隻手」,趁

早讓他們嘗試失敗,趁早讓他們找出自己生命

的答案,以儲備未來成功的能量嗎?

 

「少子化」的時代來臨了,集高物質高享樂的

龍子鳳女,正感染世紀的「溺愛病毒」。被感

染源附身的父母,像「易開罐父母」,給予子

女隨取隨有「易開罐的愛」。 


孩子養尊處優如溫室花朵,這種「過度保護型

」的父母管教態度,容易導致孩子鬱悶消極、

缺乏保護自己的能力、焦慮害怕上學、挫折忍

受度低、缺乏責任感等性格;可能有憂鬱、厭

世、自殺的傾向。父母主動替代孩子解決問題

,攔截或阻斷孩子嘗試錯誤與失敗的機會,干

預並影響孩子一生,不可不慎呀! 


溺愛是一種錯愛,「放任型」的父母,容易造

成孩子自我中心、與現實脫節、缺乏自制力、

頑劣任性、無法遵守團體規範的小霸王性格;

可能導致犯罪、吸毒的下場。養不教又是誰之

過呢? 


原來,愛是必須有界線的。趁早收回你過度保

護或放任的手,偶爾讓孩子吃點苦、摔點跤


延後享樂,才能造就高挫折忍受度與高競爭力

的孩子。讓我們期待,孩子能在挫折失敗的過

程裡學習到郭泓志的人生智慧-「沒有什麼不

可能(Nothing impossible
)」。



以上轉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