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好日子才開始

2012050922:19
享受人生下半場,50件該做的事
 
讓年收入增加十倍,「不會後悔的五十條法則」
 
1.「對自己重要的事」優先處理→「人生裡頭,自己想要得到的」前三項用「餅形圖表」畫出來
 
2.不要掉入「守成」的窠臼→至少二○%要以進攻模式來前進
 
3.不以「二元論」來思考→豐富的人生來自於灰色地帶
 
4.在「工作」和「家庭」間取得平衡→每週先將當週「工作」與「家庭」的比重規畫好
 
5.把「今天」看得比未來的成功更重要→不要用「一年」,而是用「一日」為單位來找出那些「元氣的泉源」
 
6.要有絕不認輸的「絕對自信」→先設定好了基準,以「相對式的自信」來看待
 
7.培養出無人能比的「強項」出來→找出「有把握贏的戰場」,再來決一勝負
 
8.能夠「快速果決果斷」→將決策的問題面切細到可以判斷的程度
 
9.在公司內外建立起「可靠的人脈」→可以幫忙「人才檢索」的重要友人至少要有三位
 
10.注意到「自己的特性」→自己是管理的腦比較強呢?還是市場行銷的腦比較強呢?這點要先瞭解
 
11.知道公司對自己的「期待是什麼」→掌握住公司「對自己的期待是什麼」
 
12.別每天被事情追著跑,老是處理那些「待處理」的業務每週設定「令人感到興奮的目標」
 
13.要找到自己的「終極目標」→當作最後的挑戰機會,「具體地」規畫未來
 
14.搞清楚自己現在到底「完成了什麼?」→在「每一季」寫下自己對公司的貢獻
 
15.具備「驅使他人做事的技巧」→不光是業務要管理,「工作動力」也要管理
 
16.具有致勝的「交涉能力」→時時注意到「大局觀點」「共同感受」「妥協點」
 
17.增強自己的「表達能力」→要清楚可以打動人心的「傳達能力」的三種秘訣
 
18.善於「做決策」→決策不要靠感覺,要養成用量化方式來處理的習慣
 
19.重視「速度」→常常思考如何能夠比現在「更加快速」完成工作
 
20.改掉「不解人意」的毛病→首先從對方立場考量的「小行動」開始
 
21.要能「善用時間」→比效率更重要的是「週末的時間」保持在工作中的心態
 
22.有效地利用「週末的時間」→將週末分為六個時段,再計畫如何來過
 
23.重視「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如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沒辦法很長,用點貼心的小動作,可達到「十倍的效果」
 
24.不須「配合對方」去應酬→「星期一、二、四」不參加飯局,自己要有所取捨
 
25.沒必要當個「很喜歡應酬的人」→宣佈「在哪段時間內是不接受邀約的」
 
26.別搞錯了事情的「優先順序」→要以「相關人員軸」和「時間軸」的這兩個軸來判斷優先順序
 
27.要知道如何利用「瑣碎的時間」→常常注意到哪些是「十分鐘內可以作的事」
 
28.勇於挑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常常寫下「有時間的時候,自己想做的事」
 
29.重視不牽涉利害的「人際關係」要有遇到困難時能伸出援手的朋友
 
30.部下求助時,沒有扮演好「上司」的角色,給予協助→善用「人際網路」來解決問題
 
31.重視「與年輕人之前的關係」與年輕一輩交往不但可以促使自己成長,也可以帶來「情報與機會」
 
32.克服「不善於溝通」的毛病→以關心對方為出發點,來加強自己的「問人問題」的能力
 
33.別因為「說話的技巧」吃了虧→養成用「關鍵字」、「關鍵句」、「小故事」的「三段論法」來表達的習慣
 
34.「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培養好「非言語溝通」的能力
 
35.應該找個「公司以外的人生舞臺」→主動參加「工作以外的活動」,讓自己能感受到的自己存在的價值
 
36.騰出時間來「自我省思」→通勤的時間用在「自我省思」上
 
37.多讀點「工作上有用的書」→「主題式讀書法」可以讓人確實吸收內容
 
38.找出時間來讀「書」→用「經典式讀書法」,把書的內容讀熟到可以拿來演講的程度
 
39.能活用「讀書的效用」→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多收集些語句詞彙」
 
40.多提升自己的「教養」水準→把客廳的一角當做你的「書房」
 
41.考量自己的年齡來用錢→「小氣就是吃虧」,請後進們吃飯吧!
 
42.提早對「父母看護問題」做準備→與其有人犧牲,不如交給專業的看護
 
43.培養興趣來擴展自己的生活領域擴展自己領域的最快方法就是「與朋友有相同的興趣」
 
44.積極參加「父母效能訓練」→從「父母效能訓練」與公司管理的共同處,學習「教育的方法」
 
45.好好評估「上司的能力」→要評估上司的能力,先看他的「決策基準」在哪裡
 
46.看清「公司的價值觀」→公司是否在栽培「人才」,要看清楚
 
47.「升遷出頭天」靠提拔→想要升遷出頭天,要有八分攀強附勢,找靠山(貴人加持)
 
48.不應該用「感情」來看待人事的安排→要知道「誰都認同的人事安排是根本不存在的」
 
49.應該有份薪資以外的「生活所得」→不要雞蛋只放一個籃子,要有作為備用的副業
 
50.多與「在地社區」的人士往來至少要與地方社會人士建立能互道「再見」的交情
 

以上轉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