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意語:泡菜與番薯

2012122115:09
 

2012129日星期日

台大意識報http://cpaper-blog.blogspot.tw/2012/12/life-is-good.html

 

 

受訪者簡歷

 

金俊植,首爾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生,來臺逾半年,目前是臺大中文系的交換生。自今年十月初開始,每週五於大陸社舉辦韓國現代史讀書會。

 

為什麼會想來臺灣?

 

我在韓國辦過臺灣史讀書會,臺灣有國際上幾個很有特色的現象:臺灣人有一種精神分裂、國家分裂的狀態。我們很感興趣,就自己找一些書來讀。通通唸完、開讀書會,會後有十個學生來臺灣,學校也有補助 ,安排一星期的行程看臺北 、金門島等等 ,那時候想:「臺灣真的不錯耶」,就來了。

 

首爾大學的學生或一般韓國人對臺灣人的想法是什麼?

 

坦白說 ,沒有看法 ,因為在主流韓國社會中臺灣不見了 ,就像臺灣人只看到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一樣 。我們看臺灣 ,基本上通過大陸的視角,聽過郭台銘,偶爾出現馬英九,從來沒聽過民進黨。然後前年臺灣不是簽ECFA嗎?韓國人很緊張,「怎麼辦? 臺灣跟中國合作 ,已經零關稅打進中國市場 ,韓國呢?」跟你們聽到韓國簽FTA的反應一樣 。 那時報紙寫華人大聯盟欺負韓國人,還提出一個專門名詞叫 “CHIWAN” ,China  Taiwan。一個華人的經濟團體,就像明星團體一樣要進攻韓國企業,很恐怖。

 

在臺灣參加過印象較深刻的活動有哪些?

 

我不想特別提一個活動,因為我交換來臺大本身就很特別。臺大的校園環境完全不一樣,有學術環境能讓像意識報這樣的社團運作。韓國根本沒有這樣的環境,首爾大學的異議性社團在我入學時,大部分都倒掉或地下化了。韓國人每分每秒都要做對未來找工作有意義的事,這是作為韓國學生很基本的事情。 像我大一時 ,同學全都在準備公務員考試 。去圖書館看,大家都看一模一樣的書。反過來說,我覺得臺大學術環境太好,但是你們都不認為。 

 

跟臺灣人交流的經驗中,有沒有不太能適應的地方?

 

好問題,太多了。比如說韓國人從不各付各的,我在韓國都是學長、老師請客。還有韓國人不喜歡算錢,像85塊的便當,臺灣人是真的數85元,但是韓國人直接拿100元不找就走了。之前跟同學吃飯,一個人要85元,我拿90元出來就先走了。對韓國人來說這樣就可以了,但是臺灣同學跑過來還我五元,在韓國人的觀念裡,這代表「我們不是朋友」,因為朋友之間不算錢。我們家庭的觀念會擴大到朋友、社群,甚至國家。我們是一家人,家人不計較錢的,所以韓國人的人際關係非常密切,不像臺灣超級遙遠,不知道朋友在哪裡、有沒有朋友。

 

會想透過不同國家的角度去看韓國嗎?

 

其實每次看臺灣主流媒體提到韓國 ,說什麼韓國簽FTA競爭力太強 、臺灣企業要緊張、臺灣人要團結等等 ,我都覺得很荒謬 。在臺灣關於韓國的報導都不提負面因素 ,韓國人達成經濟之後,失去了什麼? 沒有人告訴你。 像臺灣現在在拼經濟嘛,達成目標以後,會失去什麼?在韓國很明顯能看到,達成競爭力後,人民並不幸福。韓國人的心態是「人民是為了國家存在的。」我們非常犧牲自己,被大企業剝削、被國家剝削。像我當兵兩年,一小時才領臺幣兩塊錢,沒有人覺得不對,這完全是為了國家。臺灣反過來,好像太分裂了,自己最重要,國家不知道在哪。

 

我來臺灣的其中一個原因是: 我們太愛國了, 我希望不要愛國。我覺得臺灣的經驗對韓國人來說非常重要, 特別是反對國族主義、 國家主義的現象比照韓國的愛國主義。但是來臺灣以後就覺得很荒謬 , 因為你們都舉韓國當例子 , 我們要愛國, 韓國人都用三星,臺灣怎麼辦啊?兩邊都不滿意自己,這是永遠不會滿意的情況,但你們轉型到像韓國這樣的模型也不會快樂。

 

能否簡單介紹韓國現代史讀書會的規劃、為什麼想辦和有期望達成什麼階段性的目標嗎?

 

其實辦讀書會是好玩,想透過我的方式跟臺灣同學對話。那這個讀書會是在講韓國現代史,他們要先瞭解韓國,再回到臺灣社會。我之前在韓國辦過臺灣史讀書會,我知道韓國人看臺灣歷史、臺灣現況是多麼荒謬。

 

讀書會第一階段是瞭解讀本,我勉強找了幾本書,像這本《韓國學生運動史》比較有趣,這是自由時代雜誌社[1]1989年出版的,當年還有臺韓相互比較的動作。我個人認為韓國跟臺灣歷史、社會結構非常像,冷戰後的結構、資本主義後的新自由主義浪潮……面臨的問題其實很相似。只是臺韓斷交後,民間、甚至學術方面的交流都沒了。韓國傾嚮往中國跑,臺灣就不見了。

 

第二階段會提到白色恐怖、七零年代的勞工等等,重點是最後──現代資本主義威權體系,像三星幾個大企業的壟斷。臺灣社會對韓國的想像其實很薄弱,藝人是其中之一。我覺得藝人是威權體系下長出來的東西,五個陌生人怎麼會組成一個團體?某天突然說:「我們是少女時代。」其實這些團員完全沒分到錢,一個月一個member只有四萬左右的薪水,相當於普通韓國上班族的薪資。

 

這裡又分成兩個部分來談:第一個部分,韓國社會完全軍營化。公司非常剝削這些歌手,從中獲取巨大的利益後再去培養其他明星團體。韓國團體每年越來越年輕,藝人還沒上完國民教育就要猛烈的練習,才能成為一個明星。這現象表現出韓國社會的環境。不僅僅是明星團體,學生也是一樣,從小被教導要往資本的方向走,才能達成一定的社會階級。

 

第二個部分談到大企業壟斷和資本社會。臺灣目前還沒有大企業,不知道壟斷是什麼。好像從反旺中後有一些模糊的概念。而像韓國長期被大企業壟斷,比方說我畢業後一定要在三星、現代等大公司工作,如果在韓國有反旺中活動,我會站出來嗎?絕對不會。反對一個企業壟斷,就是反對所有大企業的意思。他們手上有黑名單,反對的人絕對進不去大企業工作。而大企業跟其他企業的薪水差距又極大,一般上班族拿的薪水跟臺灣的22k差不多,所以大家都拼命往大企業跑。整個社會,特別是學校,很悶,沒有反對的聲音出來。臺灣目前往韓國這樣的方向發展,有一天,也許換你們沒辦法再站出來。現在的臺灣,反旺中還可以去蘋果。但是在韓國,我們沒有選擇,真的沒有選擇。

 

韓國的媒體環境是不是長期處於被企業壟斷的狀態?

 

韓國很久以前就有媒體法案,基本上媒體跟政府是獨立的。韓國的政經環境,是政府、企業和媒體,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架構。他們互相合作,又交相聯姻,比如說三星的孫子跟中央日報的女兒結婚,李明博的女兒又跟誰結婚……韓國人的家庭觀念又很龐大,形成社會裡頭一個固定的階級。

 

臺灣是解嚴後黨政軍退出媒體,韓國政府雖然沒有直接控制媒體,但是有限制媒體的報導範圍。那媒體從日本殖民時期開始就跟執政當局妥協,到現在仍然如此,從沒批判過李明博,也沒批判過三星。因為你一批判,廣告就不見了。如果在臺灣,鴻海不給你廣告,還有別家。不過在韓國,三星、現代已經是一個家庭了。沒有三星的廣告等於其他大企業的廣告也沒了。韓國有中小企業嗎?沒有,什麼都沒有。媒體還敢批判嗎?

 

敢批判的一成媒體有是有,但是賺不到錢,越來越薄弱。可以說這個三角形的架構都壓迫這一成的媒體。像MBC(文化廣播公司)是反政府的,這次因為李明博直接派自己的人空降董事會,就發動罷工。罷工以後咧?要媒體報導才會有人知道嘛。誰來報?沒有人報,因為他們是一成的。唯一一成媒體罷工,另外九成沒報還批判他們搞社會混亂。慢慢這一成也不見了,沒有希望。

 

韓國被大企業壟斷有四、五十年了,一個大企業是一個家庭。臺灣中小企業很多嘛,大部分都是全家人當董事。中小企業還好,不過大企業的話,一家人壟斷真的很恐怖。其實三星已經超越李明博了,三星可以控制李明博。比如說馬英九有六三三政策,那六三三要靠誰達成?一定是鴻海幾個大企業。韓國的話有七四七,李明博要達成這個目標的話必須依賴這幾個大企業,要聽他們的話。沒有他們怎麼達成這目標?

 

韓國依賴大企業大概40%,依賴程度太大了,來不及轉型。就像韓國核能占全國總供電量33%,要談轉型,多麼難!反觀臺灣的核能占供電量的16%還可以想到要節能、要怎麼處理等等,但是已經達到33%時,誰會提出?比較臺、韓社會,我覺得臺灣如果一直往韓國這方向跑,很可能以後就來不及轉型了。現階段以韓國人來看稍微有希望。大致上是這樣子,媒體這部分真的很荒謬,臺灣媒體不錯啦,至少還有蘋果日報。

 

在臺灣談國族主義,牽涉統獨爭議,有人認為自己是臺灣人、有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尚未形成高度共識。韓國的情形呢?

 

很羨慕,因為我們太明確了,沒辦法挑戰。臺灣有統獨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關於「到底國家是什麼」的想法,大批不同想法出現,你有你自己臺灣的想法,他也有他自己的,不過兩個人都一樣是臺灣,也許可以一起存在。我覺得這種懷疑的精神可以讓社會很多元。

 

我無法否認韓國,我還是要認同南韓。在臺灣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懷疑,但韓國不是這樣。像韓國沒有同志,我自己沒有一個同志朋友,又或許應該有但也不會告訴你。大家想法一樣,穿得一樣,長得又一樣。像我第一天來臺大上課的時候,我穿西裝,因為在韓國學生都統一穿西裝。結果轉頭看,後面沒有一個人穿西裝,還有人穿拖鞋,大家都以為我是老師。

 

韓國是高度壓迫的社會,各個社會單位壓迫個人,家庭、學校、老師都壓迫你,你要演好你的角色。臺灣就無所謂,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我好羨慕。不過臺灣人普遍不知道自身擁有的社會有什麼好處,還有該怎麼保留?我覺得這部分完全沒談,很可惜。

 

如果想要深入瞭解韓國,你推薦哪一本書或一部電影?

 

其實我覺得臺灣真的沒有,不管是書或所謂的韓國專家,都不夠深入也不夠批判。所以大家就來參加我的讀書會吧!

 

[1]自由時代雜誌社為1984年鄭南榕先生創辦且主持的雜誌社,《韓國學生運動史》係自由時代系列叢書第20號,此書於1989年二月出版,是年鄭南榕在抗拒國民黨強制拘提時自焚於雜誌社,而自由時代週刊也於半年後停刊。

 

 

韓籍交換生:台灣沒有真正韓國專家

 

20121210日 下午3:43

 

泡菜與番薯 獲熱烈轉載

 

台大校園內的獨立媒體「台大意識報」昨天刊出一篇「泡菜與番薯,Life is good?」,訪談首爾大學中文系大三的金俊植來台交換半年來的心得,引起臉書的熱烈轉載。金俊植提出對台灣的評價,認為在台灣任何想法、任何身份、任何一種穿著都可以被接受,這樣的環境好令人羨慕;但他也批評,台灣根本沒有真正的韓國專家,都不夠深入也不夠批判。

 

金俊植在訪談中指出,雖然台灣有統獨問題,但這樣的討論很令人羨慕,每個人都有自己關於「到底國家是什麼?」的想法,因為在韓國,目標很明確,沒有辦法挑戰。

 

韓國人民 為國家存在

 

他說,其實每次看臺灣主流媒體提到韓國 ,說什麼韓國簽FTA競爭力太強 、台灣企業要緊張、台灣人要團結等等 ,他都覺得很荒謬 。在台灣關於韓國的報導都不提負面因素 ,韓國人達成經濟之後,失去了什麼? 沒有人告訴你。 像台灣現在在拚經濟嘛,達成目標以後,會失去什麼?在韓國很明顯能看到,達成競爭力後,人民並不幸福。韓國人的心態是「人民是為了國家存在的。」我們非常犧牲自己,被大企業剝削、被國家剝削。像他當兵兩年,一小時才領臺幣兩塊錢,沒有人覺得不對,這完全是為了國家。臺灣反過來,好像太分裂了,自己最重要,國家不知道在哪。

 

金俊植舉例說,在台灣,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懷疑,但韓國卻不是這樣,在韓國沒有同志,「我就沒有任何一個同志朋友」,又或許只是有卻不敢告訴大家。在韓國大家都穿的一模一樣,就像是他第一天到台大上課,按照韓國的習慣都是穿西裝,但他穿西裝走近教室,轉頭一看,不僅沒人穿西裝,還有人穿拖鞋,讓同學都以為他才是老師。

 

韓國企業 來不及轉型

 

金俊植更談到反媒體壟斷與反核,他指出,韓國過度依賴大企業,依賴度高達40%,根本來不及轉型,就像是台灣可以趁著核能發電只佔總發電量16%的時候反核電,但韓國根本沒人會提出,也有學生反媒體壟斷,雖然台灣的媒體有部分很荒謬,但至少有多元不同的聲音。

 

「我好羨慕台灣」

 

金俊植直言:「我好羨慕台灣。」韓國的年輕人只能想辦法畢業後擠進大企業,只要有人站出來反企業壟斷,肯定會被列入企業黑名單,絕對進不去大企業工作,台灣能反對各種事,反旺中就是最好的例子,「在韓國,我們沒有選擇,真的沒有選擇。」金俊植還指出,台灣介紹韓國都只說好的方面,告訴台灣人要愛國,要愛用國貨,但台灣轉型成韓國那樣的模式,肯定會不快樂。

 

 

韓生:韓國有競爭力 人民不幸福

 

中國時報【胡清暉/臺北報導】

 

《台大意識報》近日訪問韓國首爾大學中文系大三學生金俊植,暢談他來台交換半年的觀察,引發網路熱烈討論。文中提到,他認為,在台灣任何想法、認同、穿著都可以被接受,讓他很羨慕。但台灣人普遍不知道自身擁有的社會有什麼好處;他並形容,韓國社會完全軍營化,在達到競爭力後,人民並不幸福。

 

《台大意識報》是台大校園的獨立媒體,前天在網站刊一篇「泡菜與番薯,Life is good?」,同時在臉書提到,韓國、台灣老愛並列比較,但也許還不夠瞭解彼此,我們聽過江南style,但並不知道韓國的媒體生態;我們也許使用三星手機,認為大企業競爭力十足,可是我們不知道韓國人達成經濟之後,失去了什麼。

 

金俊植質疑,台灣媒體對韓國的報導都不提負面因素,沒有思考韓國失去了什麼,台灣沒有真正的韓國專家,都不夠深入也不夠批判。

 

已在台大中文系交換半年的金俊植受訪時提到,雖然台灣有統獨問題,但這樣的討論很令人羨慕,每個人都有自己關於「到底國家是什麼?」的想法。但在韓國,因為太明確了,沒有辦法挑戰。

 

金俊植表示,在台灣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懷疑,但韓國不是這樣,是高度壓迫的社會,每個人要演好自己的角色,例如韓國沒有同志,又或許應該有卻不敢告訴大家。大家想法一樣,穿得一樣,長得又一樣;在韓國學生都統一穿西裝,他第一天穿西裝到台大上課,卻看到還有人穿拖鞋,大家都以為他是老師。

 

此外,金俊植在受訪中說,台大的學術環境很好,能夠讓《台大意識報》這樣的社團運作。但韓國沒有這樣的環境,首爾大學的異議性社團不是倒掉就是地下化。韓國人每分每秒都要做對未來找工作有意義的事,同學們都在準備公務員考試,大家都看一樣的書。

 

他強調,韓國人的心態是「人民是為了國家存在的。」非常犧牲自己,被大企業剝削、被國家剝削,因此,達成競爭力後,人民並不幸福。他認為,台灣、韓國兩邊都不滿意自己,台灣就算轉型成韓國的模式,肯定不會快樂。

 

 

三星包山包海 民間要求抑制財閥

 

中國時報【尹德瀚/綜合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十日報導說,對南韓老百姓而言,三星集團可說無所不在,幾乎包辦南韓人生活中所有需求,例如住三星蓋的公寓、用三星手機打電話、看三星液晶電視、出外旅遊住三星飯店、購物刷三星信用卡,有人戲稱南韓簡直可改名為「三星共和國」。

 

用「富可敵國」四個字已不足以形容三星集團;該集團旗艦公司「三星電子」最近總市值首度突破兩千億美元,成為全球排名第十五大企業,集團總產值占南韓國內生產毛額(GDP)約二十%。三星如果倒閉,南韓大概也垮一半。

 

南韓所謂的家族財閥企業(chaebol)以三星為代表,這類企業早期拜政府扶植才能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但過程中犧牲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更造成財富高度集中。近來南韓經濟成長趨緩,三星營收卻不斷逆勢創高,更引人側目。民調顯示,四分之三南韓人對財閥抱持負面印象,如何抑制三星和其他財閥權勢,成為本月十九日總統大選的一大議題。

 

南韓人對三星反感原因之一是,三星往往運用龐大財勢壓擠同業,或與其他財閥企業聯手操縱價格,達到壟斷或寡占。當三星勢力已接近甚或淩駕政府時,更令南韓人擔憂。

 

三星第二代老闆李健熙二○○九年因涉嫌瀆職和逃稅,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但李明博總統為了替平昌市爭取主辦二○一八年冬季奧運,同年底特赦李健熙,讓他回復國際奧委會委員的身分,這是典型的特權待遇。

 

 

當我們還在對韓國說三道四的時候

 

作者╱蔡依橙醫師

秀傳紀念醫院 影像醫學部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 影像醫學部

 

這次應朝鮮大學邀請,前往韓國光州演講「Prosthetic valve assessment using MDCT」,再訪韓國,以下分享:

 

當我們還在吵「機場不夠好」的時候……

 

仁川機場超越桃園機場甚多,這是去過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當我們還在煩惱手推車不好推 、機場設施太差 、牛肉麵價格太貴時,仁川機場已經把全線巴士與地鐵交通都做好了。

 

首爾有兩個機場,仁川(Incheon)與金浦(Gimpo),大概類似桃園機場與松山機場的角色,一個國際 、一個國內,所以,到了仁川之後,必須選擇搭地鐵或巴士前往金浦,然後坐金浦飛光州的國內線,才能到會場。

 

我選擇巴士,走出機場就有售票亭,外國商務人士常搭路線,就在出口正前方,不需特別尋覓。票價設定為7000 韓元(約台幣 200 元),整數紙鈔,不用找零,對大包小包的出關旅客,最是方便。

 

車票設計成小雜誌的封底,一定得看、一定得拿。瞬間變成發行量大、閱讀率高、觀眾購買力強的強勢雜誌通路,大收廣告費!

 

當我們政府「拼什麼 、倒什麼」的時候,他們用商業體系去永續經營。

 

當我們還在努力增加「兩岸」交流的時候……

 

韓國人思考如何超越全亞洲。晚宴時,SungMin Ko 醫師跟我說,整個韓國放射學界,是以成為亞洲的Radiology Center 為目標,除了每年大量投稿 RSNA,增進國際能見度之外,更發行 Kor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廣收世界文章,建立各種國際等級之次專學會與世界接軌,包括:成立 Asian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取得 SCCT Asia Chapter主辦權 、爭取 SCMR到首爾舉辦年會……等。

 

十年前我們把這當笑話,現在我們還真笑不出來。

 

韓國作這些事情也不是一廂情願亂砸錢,他們知道自己有競爭力。

 

許多國際學會到中國舉辦的經驗都不太好,在階級文化 、透明度以及就事論事上都有問題;日本人自視較高,合作上多有摩擦;新加坡本國醫師少,參加者不夠,財務風險大。

 

韓國以 3000 個放射科醫師、成熟的次專分科 、好學的整體態度作為後盾,舉辦國際學會均立於不敗之地。

 

至於臺北,他們根本不想拿來比較。我們還在講古老的「四小龍」攀關係,人家已經在亞洲制霸的路上了。

 

四小龍?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

 

亞洲四小龍(英語:Four Asian Tigers)是指自1970年代起經濟迅速發展的四個亞洲經濟體:韓國、中華民國(臺灣)、香港、新加坡。

 

當首爾變成亞洲影像中心,顯影劑與大型機器的跨國公司資源挹注後,把贊助與合作研究的餅作大,未來年輕人便有更大的舞臺發揮,生生不息、永續經營。

 

周邊活動帶起的機場人潮 、會展經濟 、觀光繁榮 、國際就業機會,都能持續帶領首爾向前進。

 

當我們還在說「台灣很有人情味」的時候……

 

其實,很多亞洲國家都有人情味。

 

這次在光州,老婆和我在民俗博物館外找不到計程車,我們比手畫腳跟中年的男館員溝通,他只抓到一個關鍵字「Taxi」,就免費幫我們打了幾家車行叫車 ( 那邊車行常常打不進去或者回報沒有車 ......),帶我們走到一公里外的候車區,陪我們等十五分鐘的車,然後滿足的離開。

 

回想,去日本、去韓國中小型城市,每次都是受到當地人幫忙很多。

 

當我們在說自己很有人情味時,或許表示,我們不知道「原來大家都有人情味」,還有,我們其實不能理解「在城市現代化的過程中人情味必然淡薄」,而還為著國家的原地踏步沾沾自喜。

 

台灣人天生很有人情味?那些堅持興訟的患者一定也很有人情味。

 

當我們還在說「韓國模式不適合我們」的時候……

 

滿街都是三星的大銀幕手機,每個人都高速行動上網,滿街都是現代汽車,大空間、高質感 、導航標配,這些本國經驗,都成為三星手機 、現代汽車大賺外匯的後盾。

 

更別說巨大的線上遊戲產業 、視聽效果特佳的 K-pop、韓式時尚服飾 、韓式髮藝……。

 

我們還在尋找自己的特色,人家的論述跟產業都已經完整了。

 

是的,南韓 5000 萬人,有比較大的內需市場,所以他們做起手機、汽車 、遊戲。但瑞典 900 萬人,有Volvo  Saab,芬蘭 500萬人,有憤怒鳥與 Nokia

 

人口少就不能做手機 、汽車跟遊戲嗎?不對吧。

 

找藉口的極致就是:新加坡成功,就說人家是城市國家,台灣不一樣;南韓成功,就說人家人口多,台灣不一樣。你怎麼不說新加坡當年是被馬來西亞踢出來,什麼資源都沒有?南韓有個惡鄰居隨時打飛彈,所以首爾無法發展國際貿易呢?

 

當我們還嘗試找些自己的優點時……

 

這十年來,我從台灣走到國際,看著別人的國家一年年的進步,回顧自己的家鄉,實在很難找到樂觀的點。年輕人對未來失去希望,也沒有好的典範可以學習,失望之餘,開始重視飲食娛樂,每天都在facebook 看到他們上傳的美食美景。

 

你怎能怪他們呢?看不到未來已經很悲傷了,連「吃」跟「玩」都沒有,人生還剩什麼?

 

應該是「我們」要檢討,為什麼年輕人寧願把錢拿去學雷射飛針微晶瓷,而不是治病手術搞研發?為什麼「我們」沒有給年輕人,一個更吸引人的未來?

以上轉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