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也會導致腸胃疾病

2013072023:48



【日經
BP社報導】腸易激綜合徵(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簡單地說,就是精神壓力等對大腦的刺激通過胃腸表現出來的病症。是一種會受到遺傳因素和生活環境影響的現代病。 

 

IBS與其他胃腸病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沒有會導致發病的潰瘍及癌症等疾病及異常狀況,卻會反覆出現腹痛、腹脹及腸鳴等不適感。並且,患病症狀存在兩性差異,男性大多會出現腹瀉,而女性多會出現便秘,這也是一個特點。

 

患上這種疾病的人有時因擔心突然想去廁所,不得不在上下班乘車途中下車,甚至不敢乘坐車站間隔較長的快車。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各站停車綜合徵」。

 

關於病因,以前普遍認為是「受情緒影響」等,許多患者為這種病症痛苦不堪。不過,現在如果進行適當治療,已經能夠切實得到改善。 

 

一般情況下,大腸比較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在精神及肉體壓力的作用下,大腸會發生過敏,出現異常收縮。大腦受到壓力之後,作為腦神經傳導物質之一的血清素會在腸道內的神經組織中增多,引起腸道痙攣。這可說是大腸發生異常的原因之一。如果排便變快,就會出現腹瀉,變慢就會出現便秘。 

 

將症狀詳細告知醫生 

 

IBS20歲和60歲~70歲左右的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年輕人中,有人從小學高年級就開始出現症狀,管理職位的患者數量也日益增加。由於這種疾病不會危及生命,因此一直沒有得到重視,但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患者非常多,在日本,也有約1015%的成人患有IBS從勞動生產率及醫療經濟的角度來看,IBS現在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不過,到醫療機構就診的人中,自己意識到患上IBS的人不過23成。應該還有許多自己渾然不覺的隱性患者。也有不少IBS患者雖然症狀很嚴重,卻因不知道原因何在而四處求醫。

 

就診時,要在問診過程中將症狀詳細告知醫生,這是非常重要的。醫生也應該認真聽取患者的陳述,以準確掌握到底患了何種疾病。IBS患者由於容易受到精神方面的影響,因此需要構築患者與醫生之間的信任關係。有患者表示:「因醫生輕描淡寫地說了句『沒什麼大問題』,就感覺自己被拋棄了。」 

 

除了血液、糞便隱血檢查及腹部X光檢查外,有時還要進行內視鏡檢查,以確認是否患有其他疾病。通過3個月左右的定期復查,基本可排除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治療時以藥物療法和簡易心理療法為主。此前,IBS的藥劑治療主要是採用調節排便水分量的方法。不過最近,也開始使用鹽酸雷莫司瓊(Irribow),這種藥可防止血清素使腸道過敏,減輕腹瀉症狀。雖然僅適用於腹瀉型男患者,但借助這種藥物,患者症狀改善滿意度及生活品質(QOL)得到提高。目前還在開發針對便秘的新型治療藥物。 最後,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謹記下面列出的「大便通暢生活5原則」。

 

1)每天有規律地進食3餐。 

2)情況允許的話,夜裏在12點前就寢,並養成早起的習慣。

3)每天步行2030分鐘。

4)摒棄完美主義,變成知足常樂的「75分主義」。

5)如果突然出現持續腹瀉、便秘及腹部不適等症狀,請立即諮詢可靠的家庭醫生。 

 

(《日經商務在線》特約撰稿人:鳥居明) 【日經能源環境網】

 

 以上轉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