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尚往來

2012050814:48
 
作者﹕周垂綸 


用物質的多少與好壞,當作對方對 

自己的重視與否,或者關係親疏的 

衡量標準。完全失去了「禮」的內涵。 


每逢年節的時候,親朋好友之間互相 

走動、問候、拿一些禮物之類的來往, 

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可是隨著中共 

的改革開放之後,對物質與金錢享樂的 

過份宣揚,使得人們相對於「禮節」而言 

更注重「禮物」,也就是更加看重物質化、 

金錢化了。就拿我們公司一個分廠的副手, 

今天兒子結婚,收禮就收了十九萬。 

這還是帳面上的。同事談到隨禮都很頭痛。 

昨天一位老大哥說,去年他在家一個半月 

的時間內,隨禮隨出一萬五千元! 

甚至另一位老大哥曾經在一個月內把 

工資(兩千元)都用在了隨禮上了, 

這還不算,甚至還得從家拿錢。 


禮份是拿出去不少,也許在自己有 

大事小情的時候,人家也會回禮。 

這樣結果除了成全飯店、成全賣東西 

的了,好像沒有啥別的好處。 


人與人之間大多數還是保持一份 

名義上的「禮節」,其實質就是相互利用。 

這就是人道德的敗壞而形成的局面。 


正本清源,咱就借著當前讓人們 

頭痛的隨禮風氣,說說「禮尚往來」: 

在《禮記‧曲禮上》(西漢‧戴聖) 

一文中寫到:「禮尚往來。往而不來, 

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 

現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 


從這段從百度上查找到的詞條, 

就讓我們明白,其實「禮尚往來」 

是禮節上的,而非物質上的。 


換句話說,即使摻雜著物質上的, 

那麼禮節上更為注重。而現代人完全 

是物質上的。把物質上的來往當作了 

「禮」的全部。所以用物質的多少 

與好壞,當作對方對自己的重視與否, 

或者關係親疏的衡量標準。完全 

失去了「禮」的內涵。 





古來,人們敬天知命,懂得親友之間 

應該怎樣相處。所以才留下了「君子之交 

淡如水」的名言。一切以「心」為根本。 

這就是所謂「志同道合」的那些脾氣 

相投的人往往不拘於身份貴賤,只是 

覺得在一起能談得來,那就是好友。 


所以古來流傳下很多「布衣之交」、 

「生死之交」的故事。物質只是一個人 

生活品質的一種體現,並不能代表全部。 


皇上雖然貴為九五至尊,權傾朝野, 

可是他生活的也不一定總是那麼快樂, 

他因為沒啥朋友而成為地道的「孤家寡人」。 


如果人們都懂得在交朋友的時候「交心」, 

真正的懂得按照傳統的道德理念去行事, 

對朋友真的稱得上「一諾千金」和「兩肋 

插刀」那我想我們生活在一個誠信的社會 

氛圍中,互相之間的來往、幫忙這些都是 

正常的,那麼這就成了「交情」而不是 

「交錢」。這兩個詞的區別可大去了。 

不用細說相信讀者諸君能分辨清楚。 


寫到這裏我想起十幾年前看過的一個故事: 

說是在古時有這麼一個人,在出外做 

生意的時候遇到另一個人那人很窮。 

因脾氣相投,所以結為異性兄弟。後來 

一起到雲南一個很偏遠的地方做生意。 

結果,他們倆一起被一群可以稱作 

「野人」的人群抓獲。他們跟那些人 

商量,一個回家取錢,來贖另外一個人。 

結果那群野人同意了。開好了價錢, 

放有錢的人回家籌集資財。窮就被 

綁定在那裏。富人回家之後,那真是 

散盡家財、遣散奴僕,傾其所有的把 

所有的錢都拿出來了,最後贖回了這位 

窮人。富人因為在籌集錢財的時候著急 

上火,等到窮人獲釋的不久就離世了。 


在臨終前,富人對兒子說,能幫你的 

就是你的那位窮叔叔。他兒子埋葬了 

父親之後,帶著家小一起投奔窮叔叔。 

這位窮人,在回來不久因傷勢很嚴重 

也死了。死前也對自己兒子說,富人的 

一家對我有大恩,一定要對他們要好。 

結果兩家的兒子互相照顧。成為千古佳話。 


古人講究「受人點水之恩,必當湧泉 

相報。」最忌諱的就是「忘恩負義」, 

那麼在今朝隨著中共在建政以後,不斷有 

目的的破壞傳統文化,宣揚崇尚物質與 

金錢享樂的現在,人們提起交往,就會 

想到那些吃喝玩樂之類的事情,這樣 

表面上的高朋滿座,有多少是真心的 

對自己的肝膽相照的朋友呢? 


有實權的時候,門庭若市;不在位的 

時候,那就是蕭索異常。那這樣 

一時間的「禮尚往來」此時也許就會 

襯托出許多的無奈與自嘲…… 


在這裏我不是反對親朋之間在物質 

與金錢上的來往,我是說在物質與 

金錢的背後,我們應該把握其實質, 

那就是「交心」。只有這樣才能走出 

那讓人頭痛的隨禮怪圈。哪怕誰家有 

大事小情的,朋友們圍坐在一起 

喝杯茶、吃點水果、點心或者簡單 

的吃點飯菜,通過聚在一起的時候, 

多交心,多聊聊。 


那我想最起碼比「誰家有事不花錢 

不好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強得多。 

這樣也免去了很多工薪階層的隨禮負擔。 

於國於民於己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轉貼欣賞~
 

 


  •   goose 於 2012-05-08 21:59 1F
  • 禮尚往來 ~
    往而不來,非禮也;
    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 ~

    一則故事 --
    某君結婚,住在娘家..土地可建屋幾百間,咱都稱這先生為億來億去 ! 偏偏為人就少義氣...
    遷新居入厝,子女結婚喜慶,老子喪事...紅白包不完..
    一天,聽另一老同事講..他老子喪,這位君竟然沒送白包!

    某君平常也不會主動問候老同事,這位同事一天又接到第三個兒子的喜帖 ~一氣之下,就往垃圾桶一丟..
    從此某君再也沒敢來囉唆 !哈哈...
     


  • 版主於 2012-05-09 10:37 回覆
    果然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呵呵~


    午安~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