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教育方法的不同導致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 不會主動思考了。
台灣教育培養出來的「領導者」和「菁英」
(1)有知識沒有常識
(2)沒有同理心
(3)沒有領導能力
德國人(含猶太人)獲得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但德國憲法禁止過早開發孩子的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Hard Disk),留給孩子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教育重點在:1、基本社會常識。2、動手能力。 3 :保護孩子情感胚胎,澆灌情商,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以為在德國祇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 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
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
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
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個星
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 希望得
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 似乎
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
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
變成了電腦的硬盤(Hard Disk),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
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
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
《基本法》來看看。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
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
(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
專家。 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
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
,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
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
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
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例
如匈牙利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
、閱讀、計算等。幼兒園的教育是免費的。
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台灣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
識基本上都學完了。 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
已經輸給了台灣的孩子。 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歐洲人
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
應的事情。表面上看臺灣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
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
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東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
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
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
, 8200 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 70 多
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親子篇:管教的藝術
◎口述╱林朝富 撰文╱劉純吟
社會變化得很快,孩子的思想行為也變化得很快,快得讓家長
受不了,讓老師們束手無策。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爸媽只要給我一個眼色,我就知道該怎麼
做,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打不屈服
記得和兒子最激烈的一次爭吵,是在他念國三的時候。當時,
他非常叛逆,也愛頂嘴,不管跟他講什麼,他永遠有各種理由
反駁。
他最愛聽西洋饒舌歌曲,乒乒砰砰,聽得我頭皮發麻。 隔天
就要段考了,他卻把音樂開得震天價響,半躺在沙發上,我
忍不住大聲斥責他:「音樂轉這麼大聲,真的看得下書嗎?」
一回頭,發現他站了起來,雙手握拳,瞪大眼睛說:「我就
是要這樣才讀得下!」身為父親,我怎能忍受孩子挑釁的態度
,「你現在這種姿勢是要跟我打架嗎?」我問他。
他生氣地衝回房間,「砰」的一聲,把房門重重關上。那時,
我已失去了理智,拿著雞毛撢子就衝進房間。
他立刻識相地起身,伸出手,把頭轉向另一邊。那種倔強的態
度實在讓我忍無可忍,便開始動手打他。
見他不哭也不求饒,我心裡出現一個聲音:「今天不打到你哭
,我就輸了;我一定要打到你哭、你求饒才行。」
我把他扭出房門,要他雙手撐在走廊的牆上,開始沒命似地打他
,每打一下就罵一句:「乎你死!」
那天,他穿著一條短褲,不久,雙腿就布滿一條條鞭痕,不僅
紅腫,還流出些微血絲。我轉而抽打他的小腿,這時候,終於
聽到哭聲了,是太太和女兒的哭聲。
太太跑過來護衛他,我冷冷地對她說:「我在教孩子,你不要
管,他才國中而已,就管不了,以後怎麼教!」
女兒也哭喊著:「爸爸,求求您不要再打了!弟弟,求求你趕
快說對不起!」女兒一邊求、一邊哭,他卻默不出聲,彷彿事
不關己。
打累了,我把雞毛撢子狠狠摔在地上,進他房間拿出了他的書
包,用力地往門口一甩說:「你有種就給我離開這個家!一輩
子都不要回來!」沒想到,他真的穿好衣服,繫上鞋帶,拾起
書包,背著就往外走。我氣不過,衝出去又把他拉回來揍了一
頓。
◆主動道歉
晚上,我根本沒心情吃飯。躺在床上,雙眼直望著天花板。
心裡想著:
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
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明天,我要怎麼面對兒子?
要不要跟他道歉?
哪有父親跟孩子說對不起的?
……一整夜,翻來覆去,輾轉難眠。
清晨五點多,半睡半醒之際,我看見房門被推開,兒子走到床
前,跪下來放聲大哭:「爸爸,對不起!」我趕緊下床,緊緊
抱著兒子,勇敢地告訴他:「爸爸對不起你。」
站起來的瞬間,我猛然察覺,孩子已經長大了,不但比我高,
連肩膀都比我寬,而我卻只會拿大人的權威去壓制他。我為前
一天的行為感到很後悔,不解自己為什麼要發瘋似地打他?真
的是「打在兒身,痛在父母心」啊!
見他傷痕纍纍,我去拿了一瓶碘酒說:「爸爸幫你搽藥好不好
?」他說:「不要,現在搽會很痛。」
夏天是穿短褲校服,我只好建議他改穿長褲去上學,他點頭說
:「好。」當他背起書包,離開家門那一刻,我望著他的背影
,忍不住又掉了一次眼淚。
我心裡想,昨天的他是如此叛逆,今天怎麼會主動來道歉?太
太為瞭解決我的疑問,從兒子房間拿出一封信,上頭寫著:「
親愛的兒子,你是我們的唯一!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不論你犯
了什麼錯,爸爸媽媽永遠會原諒你!媽媽求求你,找個機會跟
爸爸說對不起。」
簡單幾個字,敵過我用棍子傷害了彼此。
回想過往,仍感到懺悔不已,真的如同證嚴上人所言:「孩子
不是反對父母的教導,而是反對父母教導的方法跟態度。」
◆愛的智慧
上了高中,兒子依然沒有放棄他喜歡的熱門音樂。但我已經懂
得怎麼包容、接受,我跟著他聽饒舌歌曲,試著去瞭解那些吵
鬧的音樂。
有一天,他要我幫他向學校請兩個小時假。我問他要做什麼?
他拿出一張CD說:「我想去參加這位饒舌歌手的簽唱會。」
聞言,我心裡雖不同意,但想到一味地反對,只會造成反效果
,於是,就幫他寫了一張請假單。第二天,他興高采烈地告訴
我:「爸爸,謝謝你!老師已經准假了。」看著他臉上綻放的
笑容,我想,這或許是個對的方式。
簽唱會那天,我告訴他:「爸爸今天請了一天假,陪你去參加。」
他不解地問我:「我自己去就行了啊!不用您陪啦!」我告訴
他:「你只請兩個小時假,搭公車會來不及上第三節課,我載
你比較快。」
到了西門町,離預定時間還有一小時,隊伍已經排了五百公
尺遠。我們等了很久,一點動靜都沒有。
我走到前面,問清原委,主辦單位說:「已經發出三百個號碼
牌,簽完這三百個,歌手就要走了。」
我穿越人群,告訴兒子這個消息,他不相信,我又陪他走了一
趟,確定之後,他非常失望地回到他用書包占的位置。
我請兒子看看隊伍中的青少年,他們鋪著報紙,有人躺在地上
睡覺、有人在抽菸、有人在打牌……我摟著他的肩膀說:「兒
子呀!你不希望自己就是其中一個吧?」他默默無語,背起書
包說:「爸爸,您帶我回去上課好了。」
到了學校門口,要下車那一刻,他回頭對我說:「爸爸,您放
心好了,以後我不會再做這種傻事了。」
從那時候起,我知道孩子對我產生了信任感,因為他知道我們
是「同國」的。和孩子有了更多共同話題,也讓我更加確信,
用愛心與耐心陪伴孩子,才是「愛孩子的智慧」。
上了大學,兒子開始用電腦創作饒舌歌,還將我常聽的北管音
樂拿去搭配。那時,剛好新聞局在徵選歌曲,沒想到竟被選為
佳作,得到了五萬元獎金。
二○○五年,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有一百五十個樂團報名參加,
兒子組的團「拷秋勤」榮獲前十名,受邀上臺演出。
表演當天,由於沿途塞車,我和太太開了四個多小時才到貢寮
。現場只有我們兩個人是「LKK」,年輕人都穿著比基尼、
泳褲,兒子站在臺上就像個指揮官,請台下的人舉起右手,大
家就跟著舉右手,跳左邊,大家就跟著跳左邊,我陪兒子看喬
丹打籃球、看王建民打棒球,從不瞭解到逐漸熟悉,那時我才
瞭解年輕人的精力要這樣發洩。
後來,新聞局想錄製一片專門收錄年輕人創作的CD,與國外
作音樂交流,兒子有兩首歌被收錄在其中,讓我們感到很驕傲
。
成長過程中,兒子始終不放棄他的興趣與理想。如今,他就讀
臺北藝術大學碩士班,雖然依舊熱愛樂團,但也同時擁有好成
績,讓我們感到很放心。
我暗自慶幸,還好當時轉變了想法,改變了對待的方式,化解
了我們親子間的衝突,而不是掉進不可自拔的漩渦。
每個人都是在為人父母之後,才開始扮演這個角色、學習其中
的奧妙;愛,不代表瞭解,所以更要用心陪伴。
試著去瞭解孩子的行為,那麼,在親子關係上,「雖不中,亦
不遠矣」。
《幸福密碼》同理心就是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
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每個人、每件事都是一篇生動
的文章。
人都是求「有」,什麼叫「有」呢?有就是煩惱。
去貪就簡,可使心靈得到無比的寧靜與解脫。
以上轉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