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論選擇什麼 你都有得有失

2013110317:42
 
38歲的姍在旅行中被人求愛,一位素昧平生,比她年長10歲的美國律師對她一見鍾情,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對方的確屬於“高富帥”型,姍對對方的感覺也還算不錯。
 
問題是,他住在遙遠的美國,他承諾會照顧姍但希望能帶姍去美國住……
 
我聽了,很為姍高興,認為他們應該接觸一段時間,相互瞭解,人生算是有個著落。但姍最後的決定是全身而退。
 
說實話,一個女人能在年近40還那麼的被人追求被人喜歡,並且對方的條件的確不錯,所以理應珍惜,但是姍不僅在國內有房有車而且事業有成屬於高薪一族。經濟上的考量並不是她選擇伴侶的首選。
 
姍說:“25歲,我會覺得很浪漫,義無反顧地跟他走;30歲,事業剛起步,有個事業有成的人如此愛慕自己,去美國重新開始未嘗不可。”
 
“35歲,雖然適婚的年齡已過,但自己的職位薪水都不錯,儘管沒有靠到別人什麼,但失去的畢竟不多。去國外生活,放棄自己目前所擁有的,我會思考,也會嘗試努力說服對方到本地來發展,但不會輕易邁出這一步。掙紮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身邊姐妹婚姻不幸福,亞婚姻狀態,或自己賺錢還要貼補家用,工作生活兩頭燒的太多。”
 
“而到了40歲,想的問題就更多,如果對方沒有像說的那麼愛自己,或愛了幾年不愛了,自己卻因此失去事業,失去穩定的經濟來源,遠離自己熟悉的城市,遠離親人和朋友。這樣一想,一計算得失,連開始一段關係的必要都沒有了。”
 
姍的話很值得回味,那簡直是一個女人在不同年齡階段都面對的機會成本,同樣的人,人生不同階段想法截然不同。人生沒有草稿,人的一生中要面對很多選擇,但決定航向的只有幾個。選擇一個城市就要放棄另一個,選擇一個人就要放棄另一個,選擇一個職業就要放棄另一種可能性。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當然,人生是如此複雜,各種要素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用計算成本的方法不能把人生算得絕對清楚,但它至少提供了一種理性的思考。也許你選擇的是張次牌,放棄的是張好牌,無論是什麼情況,你對一次機會成本的選擇和利用,都會讓你有得有失。理性分析並決定的事情,將來不會後悔。
 
其實並不是大事情時要利用機會成本的概念進行決策,生活中日常瑣事也有計算的必要。
 
比如說朋友請吃飯,可能我們沒付出什麼成本,但其實不然,首先是禮尚往來的回請;其次,在一次應酬吃飯的過程中,我們付出了時間成本,別忘了還有來回路途上的時間。因為時間寶貴,對於很多高薪厚祿的人或社會名流來說就更是。
 
如果我們在一次吃飯的過程中沒有覺得彼此交流的滿足感,那你其實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看書、學習、運動、和家人或孩子相處,甚至休息。這也就是吃飯的機會成本。
 
所以股神巴菲特一頓午餐的競標價去年達到262萬美元,因為他稍稍指點江山,你會有巨大的收益。所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話是有道理的。
 
機會成本越大,選擇空間就越小,選擇也就越難做。手上有張老K,放棄嗎?當然許多人一生比較平庸,動彈不得也跟機會成本大有關係,捨不得放棄眼前比較好的去冒險,好牌還是次牌,在當下還是很不容易的選擇。人生就更不容易,除了看得見的成本,還有年齡和身體狀況的成本,不得不瞻前顧後。
 
姐妹們70%還是贊成姍去博一博自己的愛情,免得老了後悔。她一邊做面膜一邊懶洋洋地說:“老了,不想博了,要當後媽,很快也要開始照顧一個老年男人,再說人生也失去自由。沒意思了,還是自己過吧,有女伴們已經很知足。”
 
我們都承認,大家都開始變得自私。在這大而壓抑的城市裡,許多機會成本要考慮,許多好牌次牌要選擇,也是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