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元父親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 功課什麼的, 了他的家庭教育。這四個問題是: 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 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 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 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説明嗎? 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蘊涵著豐富的含義: 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調查女兒的價值觀, 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 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 證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關鍵的就是親子關係要處理好。 自己,相信家長所有批評、 意識裡對此達到完全相信, 互支持、 單的事情 」。但是 的, 誰家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國98% 成了愛。比如給孩子最好的東西吃, 方式,並不是愛本身。 只要這次考試得了前三名,就帶你去哪裡玩等等。 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是一種平等的關係, 的,是一種整體接納的,是要讓對方接收到的, 並不難,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幾句話: 1,絕對禁止高壓/打罵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關係。 2,真正地無條件愛孩子,給予孩子精神意義上的愛。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常對其鼓勵表揚。 5,調正親子關係,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話,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的積極或消極影響, 導孩子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龍、人中之鳳! 心理規律一: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 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 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 ,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 找到食物。 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 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 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 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 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 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 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 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 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 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心理規律二: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 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 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 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 這種刺激過多、 理現象,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 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 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可見,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 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 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 ,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心理規律三: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 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 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 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 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 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 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 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 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 機制,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 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 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心理規律四: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冷風凜凜、寒冷刺骨, 緊緊的。 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 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就是「 應」。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採用「棍棒」、「恐嚇」之類「 」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實行溫情教育,多點「人情味」 ,培養孩子自覺向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規律五: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 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孩子學習的學科綜合成績好比一個大木桶, 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 成不能靠某幾門學科成績的突出, 別取決於它的某些薄弱環節。 ,就應及時提醒孩子, 長補短」。 心理規律六:霍桑效應 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 的娛樂設施、醫療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等, 產狀況很不理想。後來, 兩年時間, 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 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困惑或者不滿, 達出來。作為母親,要儘量擠出時間與孩子談心, ,要耐心地引導孩子盡情地說,說出自己生活、 自己對家長、學校、老師、同學等的不滿。 孩子在「說」過之後,會有一種發洩式的滿足,他們會感到輕鬆、 暢。如此,他們在學習中就會更加努力,生活中就會更加自信! 心理規律七:增減效應 人際交往中的「增減效應」是指: 「不斷增加」而不是「不斷減少」 們的這種心理, 地添入, 我們在評價孩子的時候難免將他的缺點和優點都要訴說一番, 採用「先褒後貶」的方法。其實, 評價孩子的時候,我們不妨運用「 傷尊嚴的小毛病, 心理規律八: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 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 龍捲風! : 發展成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 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錯誤和武斷的, 誤孩子一生。 心理規律九:貼標籤效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由於兵力不足, 軍人。於是, 此, 訓練期間心理學專家們對他們並不過多地進行說教, 們每週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 述的是犯人在獄中的表現是如何地好、如何改過自新等。 犯人們認真抄寫後寄給自己最親愛的人。 三個月後,犯人們開赴前線, 如何地服從指揮、 比起正規軍來毫不遜色, 從指揮、那樣勇敢拼搏。 籤效應」, 這一心理規律在家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 老是對著孩子吼「笨蛋」、「豬頭」、「怎麼這麼笨」、「 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等,時間長了, 們所說的「笨蛋」。所以, 脅恐嚇等語言, 心理規律十:登門檻效應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幫助時, 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 同意後再增加要求的分量, 稱為「登門檻效應」。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也可以運用「登門檻效應」。例如, 出較低的要求,待他們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 後逐漸提高要求, 家長的十個壞習慣會毀掉孩子家庭教育 為什麼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優良的回報, 眼狼嗎?如果你是一個充滿困惑的家長, 遭遇這種困惑的家長,請你和我們一起, 迷霧後面藏著的真相—— 經過大量案例的積累, 快樂的孩子的十條共性 1. 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說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為了不使自己失望, 斷地施壓。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迎合家長、 評價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樣的優秀, “優秀”是一把雙刃劍!當孩子為了家長的期許不斷迎合的時候, 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狀態不再自在和流暢!他只能緊緊地抓住 這麼大的代價得來的“優秀”!這樣“優秀”的孩子, 引爆,不是炸傷別人,就是炸壞自己! 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 2. 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貶損他、責罰他 其實孩子不能讓父母滿意的時候已經很負疚, 母愛的陪伴、協助和支持。 只想著:你是我孩子, 丟我的臉! 往越束縛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聽! 鵬宇老師家的寶貝女兒在有一個假期剛開始的時候天天打遊戲, 打到12點才睡覺。家裏的媽媽、姨媽和姥姥都沉不住氣了: 電腦,作業不寫怎麼辦!指責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 。鵬宇老師那次出差回來,正趕上妻子為此事犯愁。 間:女兒回頭叫了一聲“爸爸”。他說:玩電腦呢, 手放在女兒的頭上,半開玩笑說: 耽擱你玩,你繼續玩吧。 就早點休息啊,別累壞了! 給孩子一些空間,讓孩子在負疚的狀態下仍然可以得到愛, 會有順從以及有自我負責的可能。 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時,無言地陪伴, 得重要! 3. 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 這是所有家長的通病。鵬宇老師說:當你把“比較” 孩子就永遠無法幸福。 4. 有條件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買旅遊鞋!你進入前五名我們就全家去旅遊! 長都把這個視為一種對孩子合理開明的獎懲舉措!殊不知, 孩子潛意識的訊息是:符合爸爸媽媽的標準,才是被愛的。 子會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付出失去自己的代價! 鵬宇老師對女兒學習從沒什麼要求,甚至戲謔說:“不要考前幾名, 還是很高興的。她對爸爸說:爸爸,今天請我吃肯德基吧! 爸爸說了:好啊!不過爸爸不是因為你考第三名才要請你。 愛你,即使你考倒數第一倒數第三,想吃肯德基了, 你的!孩子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 ,還用說嗎,幸福著呢! 5. 數落孩子的不是 家長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 件事情, 感。 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氣,還是心裏服氣!然而,最好的教是“ 言之教”。數落孩子的不是, 自尊。 6. 預言孩子沒出息 預言孩子沒出息有兩種後果,一是你越說他沒出息,他越沒出息, 說越說他沒出息,他越要證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輩子活在“ ”中,失去自我,也喪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讓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個農村長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個哥哥。從小父母就偏愛哥 哥, 砥礪, 。 立業。 之令她的丈夫忍無可忍,要和她離婚…… 7. 代替孩子做選擇 孩子的心理獨立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3歲、9歲和12歲。 ,孩子自己吃飯,父母應關懷而不干涉, ,我來喂吧! 不響為孩子報了鋼琴班,都是不智之舉。 家長總是在用“自己的頭腦”操控孩子, 剝奪孩子成長的過程。 了某方面的能力。 8. 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歡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然而孩子的天性是, 我這樣,我越要怎麼樣! 9. 總是擔心孩子 不認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認為孩子其實可以!所以—— 要的結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擔心!你擔心孩子早戀, ;你擔心孩子網癮,孩子一定網癮! 有個媽媽在孩子還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 孩子:看見沒,這是網吧, 去!一天又一天, 一天孩子忍不住, 再後來孩子網癮了!孩子是否自信,取決於父母對待他們的態度。 10. 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當孩子對媽媽說:沒事, 一個人在家寫作業,你去忙吧!媽媽一關上門就想, 玩電腦呢!這樣的反應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我、 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毀滅了孩子的自尊。 父母總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著成功的方向培養, 成“才”,而忽視了孩子要先“成人”的問題。 越來越多。 鵬宇老師認為: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 靜和喜悅的過程, 是心量拓寬的過程! “易(改變)”了! 父母小小的改變,孩子大大的不同。他會一點一點從父母那裏學會 “ 痛苦結果”所折磨。 家長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 優秀之處! |
以上轉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