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也歡喜,死也歡喜 》 陳蓁蓁 (副理事長 )

2014040322:39
 




人生漫長,有歡喜、也有痛苦。所有的痛苦中,最讓人難過的

,莫過於與所愛的人分離,亦即「愛別離苦」。生前的愛恨情

仇,有時不但不會因為死亡造成的斷裂而停止,反而轉化成為

更複雜的思念、遺憾、情愫或心理依附。

   根據美國精神疾病研究學者指出,如果以數字來表示日常

生活中的壓力程度,配偶的死亡是100,離婚73、離別65、自己

受傷(或生病)53、結婚50、失業47、轉業36、責任的變化29

。由此可知,配偶的死別對一個人的打擊是多麼大。兩個不同的

個體,因長時間相處而形成強力的繫絆,結婚時由於年齡的差距

或平均壽命的差異,丈夫先過世的情況比較多,因而大多數的女

性必須接受這樣的哀痛。

   日蓮大聖人曾對喪夫,帶著8個孤兒以及遺腹子的南條時光

母親上野殿後家尼說:「定是在靈山淨土,日夜見聞此娑婆之事

者乎!妻兒等是肉眼,不能見、不得聞,然須思終將聚於一所也

。……生時是生之佛,今是死之佛,生死俱佛,即身成佛之大事

法門,所云者此也。」(御書1586頁)鼓勵她:不管活著或是

世都是佛,要超越夫妻生離死別的苦,堅強地活下去,這份

慈愛
讓人銘刻於心。

   父母親的死,也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事實,大聖人說:「

夫華以蕾開而結,親死,子為其擔,此為次第也。」(御書

1653頁)世間對於年老父母死別通常自然接受,但對於失去小

孩的父母親,大聖人說:「同是親子之別,親亡子存,雖感無

常,尚知是自然之理。而老母在堂,幼子先亡,實是最為傷心

之事。是神佛可憎耶!」(御書961頁)父母總是想盡辦法讓

孩子活下去,一旦白髮人送黑髮人,可說是世間最大的悲慘

了。

   釋尊曾在舍衛城遇見一位失去愛兒的母親,她緊緊抱著屍

體,在街上流浪。她纏住釋尊說:「請給我藥,救救這孩子!

」她的雙眼布滿血絲。釋尊看她十分可憐,堅決地說:「好,

我為妳製藥,妳去找罌粟種子來吧!」婦人的眼睛為之一亮。

「不過,種子必須取自『沒有家人死亡的人家』。」她隨即上

街,挨家挨戶地到處詢問。雖然有人家中有罌粟種子,但家中

從未有人死亡的,卻一個也沒有。

   這位母親漸漸明白,每一戶人家都是把失去孩子或親人的

悲痛深藏心底,努力地活著。她領悟了人生無常,也瞭解到自

己的悲傷並不特別,之後,她皈依釋尊。

   被折磨得幾乎狂亂的母親的心,只靠泛泛的安慰是不可能

治癒的,釋尊的對應正是出於對此點的洞察。可以說,釋尊是

使被苦惱所摧殘的痛苦精神復甦的「生命名醫」。

   不管是和父母、配偶或孩子、朋友、親人及所愛的人,永

遠在一起是多麼幸福的事。但是,只要有生命,就要面對生死

,有生就一定有死,只是時間先後的問題。

   失去重要的人時,哀痛理所當然。可是,我們一定要從悲

傷站立起來,繼承他的意志,幸福地活下去,相信這才是過世

者的希望吧!

   池田SGI會長說:「『生死不二』,現今活著的人要抱

持著希望,幸福地活下去,帶給故人生命歡喜的波動,正是過

世者成佛的證明。所以,如果我們的人生敗北,過世者也會感

到哀傷。一言以蔽之,『生也是佛』、『死也是佛』,生者與

過世的人密不可分。」

   有人問某識者:「死了以後,你會想去哪裡?」對方回答

:「到愛的人的心中。」多麼美妙的話!只要有愛,先行離開

的人們永遠都活在我們的心中。

   即使是最先進的醫學也表明無法克服死亡課題,那麼如何

有尊嚴地迎接死亡呢?大聖人說:「今,切斷生死,取得受佛

果,何等樂事!」(御書1160頁)如果能擁有這樣的境涯,臨

別時感謝周圍讓自己快樂的人們,讓自己的身體暫時休息。

   死亡好比睡眠,人藉此養精蓄銳,相當於下一次生的充電

,有什麼好忌諱的!與生一樣,死亡也是一種恩惠,應當被讚

賞,法華經闡明,生死流轉的人生目的在於「眾生所遊樂」。

貫徹信仰之道,生也歡喜、死也歡喜;生也遊樂、死也遊樂,

誠如日蓮大聖人所斷言,是「歡喜中大歡喜」。

   法華經教導「人人都能夠成佛」,以自我實現來迎接人生

的臨終,死後的生命也一定洋溢歡喜。死,不單是生的喪失,

死與生都是構成一個整體所不可欠缺的要素,這個整體就是

「生命」,也就是生存的「文化」。所以,不排斥死,正視

死亡,確立正確的生命觀、生死觀、文化觀,正是21世紀最

大的課題。


   佛教的生死觀在於「死亡的境涯取決於活著的生活方式

與信念。」人是宇宙中的能量之一,絕不是說生命體死亡,

生命就結束。生命體雖然停止活動,活著當時的境涯會溶入

宇宙當中。因此,我們要好好活下去,用自己的力量來轉換

自己的宿命。

以上轉貼欣賞~

 
 
 


  •   asd9595 於 2014-04-06 16:28 1F
  • 感恩您的分享,謝謝您,
    蘇格拉底既仁慈又聰明,可是他卻敢於冒犯掌權者,所以當時的權要把他拘禁起來,判他死刑。蘇格拉底接到了這死刑宣告,只是一笑置之。人們說:「你該準備接受死刑。」他搖搖頭,還是笑著,說:「我一生都準備有一天會死。」人們問:「你怎麼準備的?」蘇格拉底說:「無論是大眾面前或是私底下,我從未做過一件對不起人的事。南無阿彌陀佛..
  • 版主於 2014-04-07 14:38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