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飲食迷思(二)!文/新谷弘實 醫師

2013070409:11
 





作者簡介:新谷弘實(Hiromi Shinya 1935-),發明了以大腸內視鏡切除息肉的手術方式,取代了傳
統的開腹手術,他也從30萬名患者胃腸檢查的臨床結果與患者的生活習慣中,得到了大部分疾病都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的心得,並將此寫成了「不生病的生活(病気にならない生き方)」一書,此書在日本大為暢銷,其觀點也受到廣泛的討論。

迷思二:吃肉能產生體力? 
事實:喜歡吃肉將加速老化! 

1977年,美國有一項關於食物與健康的有趣報告,此報告為參議員喬治˙麥高文(George S. McGovern)等所發表,因此依據他的名字稱之為「麥高文報告」( McGovern Report ),製作這份報告的背景,是當時美國的醫療費用大幅膨脹,壓迫到國家財政,基於此危機感,美國參議院設立了「國民營養問題美國參院特別委員會」,由麥高文擔任主席。

委員會成員從世界各地蒐集飲食與健康的相關資料,然後與當時最權威的醫學、營養學專家攜手研究調查疾病增加的原因。這項研究的結果,就是厚達5000頁的「麥高文報告」。 

這份報告發表後,美國國民被迫做出重大選擇,因為報告的結論指出,大部分疾病的原因來自於過去「錯誤的飲食生活」,並強調改變目前的飲食生活是使美國人健康的唯一方法。 

當時的美國,餐桌上的主食是厚厚的牛排等高蛋白質、高脂肪類食物,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的最基本物質,可說是身體相當重要的養分,因此一般認為攝取富含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不但對運動員和發育中的年輕人非常重要,對體弱或高齡的人也有幫助。

「麥高文報告」完全顛覆了當時美國人對食物的常識,並將日本元祿時代以前的食材定義為最理想的食物,元祿時代以前的日本人以未經加工的糙米為主食,再配上季節蔬菜或海藻類,動物性蛋白質則從小型魚介類中攝取,近年來,日本食物被認為對健康有益而廣受世界注目,也是因為這份報告所致。

確實,所謂不吃肉就無法使肌肉發達的說法,完全是謊言,這點由觀察自然界即可了解----肉食動物的代表:獅子,身體非常強壯,看起來有著堅韌的肌肉,但實際上,馬、鹿等草食動物的肌肉遠比獅子發達,最好的證明就是獅子、老虎不能長距離的追捕獵物,因為牠們擅長的是能發揮瞬間爆發力的速度,持久力不如肌肉發達的草食性動物。 

不吃肉身體很難健壯的說法,也是騙人的,例如大象和長頸鹿的身體,是獅子、老虎的好幾倍,牠們都是草食動物,不過,大量攝取動物性蛋白質能加速人體的成長卻是事實,近年來,青少年的成長速度較快,推測就是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增加的緣故。 

但是要注意不要落入肉食的陷阱裡,「成長」的現象在超過某個年齡之後,就會改稱作「老化」,也就是說,能加速成長的肉食生活,換一種說法,就是加速老化的飲食生活,因此喜歡吃肉的人要記得,這樣會破壞您的健康,加速您的老化。 

肉食破壞腸相的最大原因,是它缺乏膳食纖維,同時含有大量脂肪和膽固醇,持續攝取肉食,腸壁會逐漸變硬、變厚,而且因為缺少食物纖維,糞便的量也較少,為了排出這樣少量的糞便,腸子必須過度的蠕動。也就是說,腸子因為過度的蠕動,構成腸壁大部分的肌肉會因為經常鍛鍊而增厚,結果導致腸子變硬、變短。 

腸壁變厚,內腔則變窄,變硬變窄的腸子,內壓會增高,加上大量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和脂肪,使得腸子周邊的脂肪層變厚,對腸壁的壓力也加倍了,腸內的壓力提高,會將粘膜由內往外推,而出現所謂的「憩室」( diverticulum ) 的現象,形成袋狀的突出物,這時,連非常少量的糞便也很難在腸內前進,結果在腸子裡累積成為宿便。 

糞便常附著在腸壁上,但如果腸壁上有憩室的話,宿便會進入袋狀的凹陷處,更難排出,累積在憩室內或褶皺之間的糞便會產生毒素,使附近細胞的基因發生變化,形成息肉,息肉繼續成長,就可能成為癌症。 

人類的身體是建構於極為精密的結構和平衡之上,這種精密的結構和平衡是從單細胞生物的微小生命開始,經過漫長的時間一點一點進化而成,人體由大約 60 兆個細胞所組成,每個細胞各自發揮作用,因此,思考人類健康時,有必要從細胞層次來考慮什麼對維持健康最為重要。 

人體細胞會不斷的代謝,代謝時間依部位而有所不同,短則數日,較長者可能達數年之久,製造新細胞的就是每天攝取的食物和水分,所以當然可以說食物和水質左右人的健康了,而腸胃則是接受食物的主要器官,如果食物和水質不佳,首先受害的就是腸胃,之後被消化吸收的不良成分則由血管運送至全身細胞,儘管養分來源不佳,細胞也無法選擇,只能接受血管運來的材料製造新細胞,於是,飲食的品質就會反映在全身上下了!


以上轉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