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多水果會招致脂肪肝

2012121613:18
 

日本有句諺語:「早上的水果是金,到了晚上變成銅。」意思是早上吃水果對身體好,但到晚上吃就不好了。有人想過是什麼原因嗎?

 

晚上吃水果對身體不好的原因,就是水果中含有大量果糖。

 

在第一章曾簡單提過,我認為脂肪肝和內臟脂肪的元兇就是糖分,尤其是果糖和砂糖(蔗糖)。因為果糖分子小,很容易在吸收後迅速成為脂肪。脂肪肝的成因,會不會是糖分攝取過量呢?

 

會讓我這麼想的原因,就是大概二十年前曾在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成人醫學中心,針對一千三百名左右診斷出脂肪肝的患者,做了歷經約五年的追蹤調查。

 

當時普遍認為脂肪肝的三大成因是「肥胖」、「糖尿病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3%96%E5%B0%BF%E7%97%85」及「飲酒過量」,但調查之下發現實際上很多狀況是不符合以上三者的「原因不明型脂肪肝」。

 

由此可知當然不可能是「肥胖」。進一步浮現真正的原因就是「飲食內容不均衡」,尤其是「糖分攝取過量」。

 

根據對脂肪肝患者所做的飲食習慣問卷調查,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以大量水果代替蔬菜的人,以及常喝罐裝咖啡或蔬果汁的人。

 

此外,五年來也請這些脂肪肝患者協助調查,記下他們的飲食內容。發現五年後整體而言,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C%96%E5%90%88%E7%89%A9的患者在脂肪肝的改善上會比減少脂質攝取的人來得多。

 

於是,我用兔子做了實驗。在三隻兔子的飼料裡分別加入蔗糖、果糖和澱粉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E%B1%E7%B2%89,持續餵食。結果肝臟中含有最多脂肪的就是吃摻有果糖飼料的兔子,然後依序是蔗糖、澱粉。

 

換句話說,即便同樣是碳水化合物,果糖和砂糖(蔗糖)都比澱粉容易轉化為脂肪。其中的差異我想自然是各種糖分子的大小不同,也就是因吸收速度而異。果糖的分子最小,能最快從小腸吸收,經過門脈這條血管進入肝臟,合成為三酸甘油脂。

 

二○○三年美國也出現了這樣一份調查報告。針對一萬兩千名美國人調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與代謝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B%A3%E8%AC%9D症候群罹患率的相關性。

 

從這項調查的結果顯示,相對總攝取熱量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6%B1%E9%87%8F而言,碳水化合物比例越高的男性,罹患代謝症候群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B%A3%E8%AC%9D%E7%97%87%E5%80%99%E7%BE%A4的比例也越高。總攝取熱量中碳水化合物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男性,相較於攝取量在百分之四十到六十的男性而言,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是一‧七倍。

 

水果含有維他命、礦物質,以及食物纖維,當然有它的好處,但一天的攝取量應該控制在兩百公克以內。此外,一天攝取超過五十公克的砂糖就會增加三酸甘油脂。當然,白飯或麵包這類食物也都是糖分,千萬不能吃太多。不過,也絕不能因為這樣就以完全不吃白飯的方式來瘦身。

 

因為糖分也是腦部唯一的能量來源,估計大腦一天消耗的熱量大約是五百大卡,來源全都是分解碳水化合物的葡萄糖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1%A1%E8%90%84%E7%B3%96。用不吃碳水化合物的方法來瘦身,當然會導致腦部缺乏能量。

 

遇到這種狀況,腦部就會把存在肝臟中的肝醣當作緊急狀態下的能量使用,但肝醣的儲存量最多只能撐上兩天,消耗完之後,肝臟就會從蛋白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B%8B%E7%99%BD%E8%B3%AA製造糖分。

 

這時,萬一體內也沒有蛋白質的話會怎麼樣呢?身體就會打起肌肉中蛋白質的主意。換句話說,為了腦部而犧牲肌肉。

 



以上轉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