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俐穎╱特稿
補充保費爭議不斷,上路不到二周,衛生署政策即大轉彎,提高博碩士生兼職所得的開徵門檻。近日大學校長又站出來疾呼,每年學校額外繳交的補充保費,對學校財務實在吃不消。但這些問題都只是冰山一角,未來爭議只會愈來愈多。
衛生署當初認為,有業外收入者都是有錢人。但現行的狀況是,辛苦打工族收入微薄已不足養家,即使多打幾份工,每筆兼職所得卻都逃不了補充保費,瘦羊被迫剝兩層皮。反觀有錢人,大有管道合法規避補充保費。
房東將房租拆單或提高租金方式,將補充保費轉嫁給公司行號;一樣是兼職所得,參加職業工會不必繳補充保費,但其他受雇者卻一毛都跑不掉;同樣是醫師,受雇醫師的演講費要交補充保費,開業醫師卻不必繳。
補充保費選擇性地只針對某些所得或收入課費,但某些卻不計收,同樣金額的收入卻因不同身分或職業,產生差別待遇,不僅不符「收入多者多繳保費」的期待,更加重民眾的相對剝奪感。
但是補充保費不止個人受影響,全台公司行號、機關、團體也被迫一起「總動員」。無論專家車馬費、講師鐘點費,公司要先代扣二%的補充保費,除手續繁雜、增加行政成本,發放的薪資總數若逾員工的投保金額,差額還要繳保費。補充保費成了政府相當「有感」的政策。
二代健保家戶總所得的立法概念當初遭一夕翻盤,改從執行業務收入、兼職所得等六大收入課徵補充保費,未深思熟慮、匆促立法過關。從立法之初爭議已不斷,亂象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據健保局的調查,二代健保上路後多數民眾仍霧煞煞,未來所得入帳,恐怕更多民眾才會驚覺,原來自己也會被課到補充保費。馬英九總統日前曾說,「二代健保爭議已平息」,但補充保費卻引發更多民怨,政府應及早懸崖勒馬、進行修正。
房價飆、債很大、年輕人苦,台灣「希臘化」 誰謀殺了台灣?
商業週刊 第1306期 2012-11-28 撰文者:蕭勝鴻
欠債超越義大利
台灣政府隱藏性債務15.7兆元+未償還國債餘額4.87兆元=20.57兆元,約為台灣一年GDP的138%,高於今年第3季義大利債務占比121%。
房價漲幅超過西班牙
西班牙馬德里:1996-2006年房價漲幅150%;臺北市:2002-2012年房價漲幅176%。
公務員福利比希臘爽
台灣公務員平均退休後所得替代率為80%~95%,希臘為93%,堪稱世界前兩高。
年輕人失業慘過葡萄牙
台灣年輕人失業率是整體失業率的5.15倍,葡萄牙是2.2倍。
看過上面四個數字,對於台灣經濟問題,你有感了嗎?
總統馬英九競選連任的主軸,在拚經濟,但第二任期過了半年,人民還是在問,究竟這個政府經濟政策在哪裡?這逼得馬英九甚至還開出支票,要求行政院長陳沖一個月內提出「有感經濟」。
然而,一個「無感」的政府,怎麼推得出「有感」的經濟政策?
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曾說過的一句名言:「政府不是我們問題的解答,它本身就是個問題!」
這正是今日台灣面臨的困境。這個無感政府沒看到的,是台灣悄悄朝向「歐豬四國化」的有感事實。
債務黑洞逾十五兆
十年內恐爆退休金危機
本刊從國家債務占比、公教人員福利、年輕人失業率到房地產泡沫,這四個指標檢視,台灣已經與歐豬四國義大利、希臘、葡萄牙與西班牙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美國正在解決近在眉梢的財政懸崖,點燃台灣歐豬化議題的是台灣面臨的「債務黑洞」,而引爆這層憂慮的導火線就是退休金危機。
根據勞保局資料顯示,如果政府不拿出實際有效對策,預計未來十年內,台灣將上演一連串年金破產,民眾上街抗議的衝突場面!而這筆退休資金缺口,被歸類為政府潛藏性的債務,缺口有多大?根據財政部與監察院統計,超過15兆元!政府承諾負最終給付責任,但一旦政府出面承擔這筆費用,台灣的財政狀況,就是走向「歐豬化」!
因為光是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加計今年政府累積未償還國債餘額為4兆8千7百億元,對比台灣一年GDP約14兆9千億元,債務占比就超過138%,比義大利還高!
兩大惡果衝擊經濟
以債養債,和低利殺傷力
不僅如此,台灣已經出現了歐豬國家的「末日現象」,台灣年輕人失業狀況慘過葡萄牙、退休公務員所得替代率比美希臘,還有最讓民眾痛苦的房價漲幅也跟歐債國家西班牙,有過之而無不及!
龐大債務勢必造成兩大後果:一、以債養債,二、壓縮利率調漲空間。以債養債不令人意外,但更具殺傷力的是央行被迫壓低利率,進而對金融與經濟面的衝擊!
低利導致的是投機與投資資金,流進了房地產市場炒作,過多的資金進入房地產,沒有實質需求的炒作現象,最後造成房價過高的泡沫,結果使得國內受薪階級、金融機構都被高房價所綁架。
資本市場大失血
對外淨流出創單季最多
資本市場更是重災區,根據中央銀行統計,今年第三季台灣金融帳方面,居民對外證券投資淨流出金額,高達1百7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千億元〉,相當於台股半個月的成交量,同時創下歷年單季最大淨流出紀錄,足以證明台灣的資本市場已經「大失血」。
▲出口表現 連菲、泰都不如
▲小菜塞牙縫 大餅頻漏氣
完整精采內文請見《商業週刊》1306期,全省各大便利商店同步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