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父母捫心自問:
我們有多少時候,用不一樣的眼光看著老大和老二?
甚至在同一件事情上,用了不同的標準對他們。
只因為老二比較小,就可以有較低的標準嗎?
還是,因為較小的孩子比較可愛,
父母就不自覺地用了比較低的標準?
「老二比較可愛」這件事,不公平在哪裡?
剛出生的小嬰兒比三歲的小孩可愛,
好像是很正常、理所當然的事。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
當這兩個小孩同時長大變成三歲和六歲的時候,
想想當初三歲時不被注意的老大,
如今老二也三歲了,父母對可愛的感覺,
不會因為老二已經三歲了,
而有所改變——你還是覺得三歲的,比六歲的可愛。
依此類推,
等老大老二變成十歲和十三歲時,
父母依然覺得:小的那個孩子,永遠是可愛的一方。
這就是整件事,
對老大最不公平的所在
——為什麼「可愛」的定義,永遠被小的那個孩子獨佔呢!
從頭到尾,都不是因為老大不可愛,
而是因為「可愛」的感覺是個比較級,
不信就再生第三個孩子試試看
——包準你會馬上將「可愛」兩字拱手送給老三,
老二的可愛,從此一去不復返。
教養的工作,要記得收尾
孩子的心事,很多時候,父母心知肚明,
卻喜歡用鴕鳥心態面對。
不過話說回來,
「鴕鳥心態」也不是不可以用
——別在「氣頭上」處理事情,
有時也不失為一種教養孩子的方法。
問題是,很多時候,父母等「氣頭過了」,
也忘了要回頭處理這件事,
然後,孩子心裡的氣就愈積愈多,
最後,找個大麻煩統統還給父母。
放棄未嘗不是好事
「一年?先放棄?」這些字眼嚇著我了。
三個月我就快崩潰了,怎麼可能還要一年?
而且我已經努力了三個月,
放棄不就等於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嗎?
她說對了。只怪我當時沒好好琢磨老人言。
如果上帝提早告訴我,
原來這個「讓孩子成功地自己睡」的時間,
是一年的好幾倍。我老實告訴你,我一定放棄。
因為媽媽的「不放棄」,
害慘了自己也罷,連孩子也跟著遭殃。
養育孩子以來,我做過最後悔的事
——就是執意要訓練還沒準備好的孩子,自己睡。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有兩點我會注意:
一,任何要求孩子作的改變,都要慢慢來。
操之過急,只會讓事情離成功更遠。
二,孩子一時如果不能改變,
父母不要固執地不肯放棄,
有些事情,沒有對錯,過一段時間再試,效果可能更好。
姊姊從來都是個乖巧講理的孩子,
但到了半夜竟然有將門踢破的念頭,可見她當時有多害怕。
孩子天生喜歡跟父母說話
時常,姊弟倆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
就是和媽媽窩在沙發上聊天。
這個聊天環境的形成,
不是因為孩子有很多話想說,
也不是因為媽媽多善於傾聽,
真正的關鍵只在於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
媽媽先在沙發上坐下來,然後什麼事也不做。
因為媽媽將自己安置在一個不會移動的位置上,
而且呈現無所事事的樣子,孩子就自然而然地圍過來了。
所以爸媽先不要急著抱怨:
為什麼我的小孩都不跟我說學校的事?
常常問題的關鍵是卡在:
父母老像個陀螺似地轉個不停,
小孩就很難有機會跟你說話。
小孩子,只要看一眼父母的臉色,
就知道「現在我還是閉嘴比較聰明」。
本文摘錄自:別在半夜喊媽媽:汪培珽手記
以上轉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