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高淑芬
「中國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朝陽科技大學鍾任琴校長反問:「如果這句話是對的,經過千百年來的世風日下,難道我們都是衣冠禽獸?」他認為,這句話是一種情緒性的語言表達。
確實有太多人批評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對於大學生充滿不友善的看法。鍾任校長別有一番見解,他認為這些言論應該當成「改進的建議」,而非刻板印象或以偏概全的陳述。
成長於雲林縣西螺鎮的鍾任校長,談起以前考取大學是2%的菁英教育,當時可是小鎮上放鞭炮慶賀的稀奇事。
鍾任校長回憶就讀政治大學時,由於當時大學入學資格得來不易,也背負著家族的期許,故擁有較高的自我期待。下課之後不論是到圖書館占位子,還是晚上在宿舍閱覽室,都是另闢讀書的戰場。那時同儕間讀書風氣興盛,也積極參與各類型的社團來豐富生活,對自我在學問和做人上也多所要求。
反觀現今98%的人念大學,大學變成基本學歷,大學學歷自然貶值。現在國內外大學校園常見學生上課飲食、大聲談話、不尊重師長,熬夜成習,導致上課狂打瞌睡,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今昔相較,確實有所差異。
雖然部分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主性相較過去是降低的,但是在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上,不少校長卻認為,學習態度不佳,不能完全歸咎於學生,學校師長也應負擔責任。
「學校不能只是傳授知識的地方,不然就成了學店或是補習班。」每一個系所的課程安排,經過專家、學者和實務界縝密的思考和設計,值得信賴,只是光這樣還不夠,也該看重其他與學生相關的外圍環境。
鍾任校長認為教育應注重全人培養,大家都知道「落實」是最重要的,校方該怎麼做呢?他以自己辦學經驗,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
1. 導師制度,亦師亦友:師長和學生的關係不再僅是「上尊下卑」,師長應扮演學生的分享者和指引者,提供學生不一樣的視野,幫助學生成長。
2. 學生發展中心,連結各類資源:從入學到畢業都有專業人士提供諮詢。各校的學生發展中心也應提供生涯探索、諮商輔導、醫師駐診和生涯規劃等服務,解決學生的疑難雜症。
3. 參與多元活動,培養領導力:「沒被領導過,怎麼去當領導者?」在系際盃合唱比賽、啦啦舞蹈比賽中,凝聚團隊的向心力。學習順服學長姐的帶領,也學習怎麼成為領導人,承擔責任與磨練溝通技巧。
4. 勞作教育推行,重視品德教育:自民國83年創校以來,即推動零學分且必修的勞作教育制度。由表現優異的學長姐帶領學弟妹,參與校園清潔工作,培養與訓練學生的品德教育,學習服務人群的態度和精神。
鍾任校長語重心長地說:「學校除了學學問之外,更是學做人、學做事的場所。」他提出三點建議:
1. 以「興趣」發展未來:不要盲目地投入、隨波逐流,要能找到自己的興趣,結合能力去發展未來。
2. 用「同理心」做人:站在他人的立場和人相處,更可以體貼對方的心,人與人的互動會充滿理解和包容。
3. 用「全面思考與分析」來做事:以開放的胸懷做事情、多元的觀點去分析,並且用邏輯思考的能力,達到做事最好的成效。
鍾任校長勉勵所有的大學生不斷累積經驗,持續在生活中實踐,相信對往後的生涯,必然有莫大的幫助。
以上轉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