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政男
在門診裡偶而可以看到,從年輕醫師那裡過來的歐巴桑或者阿嬤,診斷為憂鬱、焦慮或失眠,吃藥幾個月,症狀時好時壞,有時還會抱怨看到無形的,來我的門診以後,一問記性與日常生活功能才知,老早丟三落四、重複問話,下廚便會皺眉,想不出飯菜該怎麼煮。
失智,診斷代碼290,我在電腦病歷這麼打字。真的不誇張,雖然老年失智病患越來越多,但不是所有醫師都會看失智症,不少通過專科醫師考試的年輕醫師,這方面經驗十分有限。為什麼?因為口試的時候,幾乎不會拿這類病患當考題。
很簡單的診斷初期失智症的原則:只要是六十歲以上第一次看精神科,以前從來不需要,就要把失智症當成鑑別診斷。不管初診顯示的是憂鬱、焦慮或失眠,一定要記得把失智症放在心上,在接下來的回診裡,注意認知功能變化。
為什麼?因為大部分精神疾病如果會發病,老早就發病了,不會等到老年。人生是苦海,會憂鬱、焦慮或失眠的人,通常年輕時代,頂多中年就開始,很少老了才如此。不是說不能老了以後才得精神疾病,而是那經常是腦部開始退化的徵兆。
失智症到了連家屬都看得出來的階段,如果是阿茲海默症,通常已經進行了十到二十年的病程,只是這當中症狀還不明顯。很多時候失智的臨床徵兆,一開始並非記性衰退、日常活動事項出現障礙,而是以憂鬱、焦慮、身體抱怨多、失眠,甚至疑神疑鬼,抱怨東西被偷、鄰居講壞話什麼的,來做為初期表現。
怎麼鑑別?注意,六十歲以上的初診病患,一定要詢問記性。記性要怎麼問?通常失智的記性變差是短期記憶先受損,也就是剛發生的人事物記不起來,比如早餐吃什麼,剛剛怎麼來的等等。有時老人家本身會感受自己記性不好,但很多時候要問家屬,有沒有什麼記性不好的跡象?比如東西找不到,證件經常搞丟,水電瓦斯忘了關,講過的話、見過的人、做過的事,轉身就忘,再也想不起來,等等。
如何區分正常健忘與失智徵兆?一、健忘頻率有沒有越來越高,從三周一次變成一天三次;二、忘了以後再也想不起來,因為失智的病理是根本沒記進去,而正常健忘是一下子回想不起來,之後又可以記起;三、有沒有因為記性問題導致嚴重後果,比如證件搞丟、跟銀行郵局的人花來花去、迷路,或者家裡弄到燒鍋淹水一團亂什麼的。如果答案是肯定,就要當心失智的可能。
然後醫師會施以記性測試。先問定向感,今天星期幾、幾月幾日、這裡是第幾樓、什麼地方等等。但要問老人家這些問題有許多眉角,年輕醫師只會照著考試那一套照表操課,經常墜入五里霧中,看不到真貌。
為什麼?因為老人家,四分之三聽力不好,大部分退休在家作息節奏隨性,以及很多人教育程度有限,於是做這類施測時,經常不知怎麼回答,看起來像失智,其實是生活背景造成的誤差。
但有問總比沒問好,因為不少老人家雖然輕微失智,自己還是可以來看診拿藥(因為已經看了一百遍),表面上看起來日常功能無礙,便可能降低醫師的警覺性。診間問記性最好的一個測試是「三種東西」,也就是「我講三樣東西,請你記起來,等一下再問你」這樣的問句。重點來了,要講哪三樣東西?年輕醫師的考試秘笈裡寫著「紅色、快樂、腳踏車」,這給年輕人問沒問題,但老人家,特別是鄉下地區,不一定熟悉「快樂」這樣的國語詞彙。
我的習慣用法是「火車、月亮、冰箱」,簡單明瞭,大家都聽得懂。是這樣嗎?不一定喔!遇過不少只會聽海口音的阿嬤,聽不懂我這純正台中腔,因為月亮在海口音要發成「擱娘」的音。
「擱娘!擱娘!」我噘起口形,跟著家屬練了幾次,再唸給阿嬤聽,果然記了起來。
如果一開始沒聽懂、沒記起來,待會兒再問的時候,當然回答不出來,造成誤差。重點又來了。問了三種東西以後,接下來要穿插其他問句,幾分鐘後再回去問,「剛剛請你記起來那三種東西是什麼?」
但要穿插什麼問句?年輕醫師通常照著考試秘笈穿插許多問句,包括這一句:「如果桌子跟椅子都是家具,那麼蘋果跟香蕉都是什麼?」這是抽象思考能力測試,該問沒錯,但不該放在三種東西之後,這是年輕醫師經常犯的錯誤,甚至連很多專科醫師的考官也未能注意。為什麼?因為如果被測試的是一位失智老人家,待會兒就會告訴你,剛剛那三種東西是桌子、蘋果跟擱娘,擱娘!
穿插「一百減七,連續減五次,把每次的答案都告訴我」這樣的問句就好了,答完就可以回問三種東西。臨床常用的簡易智能測試量表(MMSE),就是這樣施測。至於一百減七會不會算,要看教育程度與工作,不能一概而論。
失智的徵兆,也可能是情緒低落、過度緊張、擔心身體健康,甚至只是失眠,但追蹤一段時間以後,就會發現記性明顯退化。更常見的是一開始只有多疑,抱怨化妝品被媳婦偷用,鄰居把菜園農作物毒死,或者配偶與外傭有染等等,慢慢才出現明顯的失智症狀。當然也有許多老人家就只是憂鬱、焦慮或失眠,沒有演變成失智,只是要提醒,六十歲以上才需要看精神科的病患,失智必須列為鑑別診斷。
(圖片來源:http://www5e.biglobe.ne.jp/~neuro/)